分析了我国2010版混凝土规范中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较2002版的改进,又与欧洲规范进行了对 比。同时指出虽然 l0版规范形式上式两个计算公式形式上统一为一个设计计算式 ,但是修订后2002版用两种形 式计算受剪承载力的基本方法没有改变 ,只是在原来受弯构件两个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将一般受弯 构件的箍筋项系数由 1.25改为 1.0,其配箍率依然存在不连续性。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抗剪承载力;配箍率 【中图分类号】 TU3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6864(2015)01—0085—03 由于钢 筋混凝土梁受 剪时应力 状态 复杂 ,影响其 抗剪承载力 的因素较多 ,我 国对其抗 剪承载 力计 算公 式的确定是建立在 实验数据 上 的半 理论半 经验 公式 , 当钢筋混凝 土梁 在 承受 均布 和集 中荷 载 时其 抗 剪承 载力计算公式 存在 差异 ,到 目前 为止还 没有 真 正建立 一 个统一 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本文就此 问题进 行探讨并 与欧洲规 范做对 比分析 ,以期 对下 次规 范修 订提供借鉴。 1 现 行规范 中的受 剪承载力设计公式 CB50010—2m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H中对混 凝土受 弯构 件的斜 截面受 剪承载力 计算规 定 是 :当仅 配置箍筋 时 ,矩形 、I形 、T形截面一般受弯构件 的斜截 面受剪 承载力应满足下式 : 7f,bh。+厶 。 在集 中荷载作 用 下 (包 含作 用 有多 种荷 载 ,其 中 集 中荷 载对 节 点边 缘或 支 座截 面所 产生 的 剪力 值 占 总剪 力的 75% 以上情况 )的独立梁 ,当仅配置箍 筋时 , 其斜截 面的受剪承载力应满足 : ≤ + (2) 其 中,A为计 算 截面 的剪跨 比可取 A:a/h。(1.5 ≤A≤3),a为集 中荷载作用点 至支座或节点截 面边缘 的距 离。 2 现行规范 受剪承 载力设计公式存在的 问题 2002版《混凝土结 构设计 规范》中钢筋 混 凝 土受 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按照所受载荷情况不 同 ,分 均布荷载和集 中荷载作 用两种 情况 。取 临 界值 集 中荷载对支 座 截面 或节 点边 缘所 产 生 的剪 力值 占 总剪力 的 75% ,采用两种不 同设计公 式对其 配箍 率进 行计 算 ,所 引起 的 差 异 范 围 为 0.25~1.34 。现 行 《混凝 土结构设 计规 范》的钢筋 混凝 土受 弯构 件 的斜 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仍然沿 用 2002版《混凝 土结 构 设计规范》中所受 荷载 情况 不 同 ,分一 般受弯 构 件和 集 中荷载作用下两种 情况 ,同样 不可能避 免造成 配箍 率不连续 的问题 。用差异系数表示两种情况 的差异 : = (3) 式 中,(p )。为按一 般受弯构 件 ,即公式 (1)进行 计算所得 的配箍率 ;(P,) 为集 中荷载作用 下 ,即公式 (2)进行计算所得的配箍率 。 根据公式(1)、(2)以及最小配筋率要求和截面限 制 条件 ,可 以得到如 图 1所示的 02版规范和现行规范 在两种情况下计算公式配箍率 比较 。 由图 2可以看 出,我 国现行规范通过修订 ,在原有 受 弯构件两个斜截 面承载 力计算公式 的基础上 ,将一 般受弯构件的箍筋项系数由 I.25改为 1.0后,对于集 中荷载对 支座截 面或 节 点边 缘所 产生 的剪力 值 占总 剪力的 75%左 右时 ,采用 两种不同 的设计公式 对其配 箍率进行计 算所 引起 的差异 范围为 0—0.875。02规 范两种情况下 的设 计公 式对 配 箍率 引起 的差异 范 围 为 0.25—1.34。虽 然较 02的版规 范引起 的配 箍率差 异减少 ,但 还 是存在 配箍率 不 连续 的 问题。所 以 ,业 内人士期 待规范下次修订 时专家 给 出一个 统一 的、配 箍率连续的受剪承载力 计算公 式。 3 欧洲规范有腹筋 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 欧洲规范(EN1992—1—1:2004)有腹筋受 弯构 件 受剪承载力设计 公式 : 箍筋屈服时的抗剪计算式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