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分析了北高干渠渠底和渠岸防渗护砌存在的问题 ,在泉州北高干渠供 水对象无替代 水源,不能停水施工的情况下,经方案比选,采用浆砌石挡墙及混凝土软体排解决渠道边坡及 基础防冲防渗的问题 ,节水改造后效益显著。 关键词 :重力式挡墙 ;混凝土软体排 ;北高干渠;节水改造 中图分类号 .TV69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3011(2012)02—0052一O3 1 北高千渠概况 泉州市北高干渠是山美灌区的主要干渠之一, 于 1966年 2月动工兴建 ,1975年全 线建成通 水。 主干渠长 24.74km,设计最大过水流量 22.5m/s, 流速 0.4~0.6m/s,设计灌溉面积 l6万亩 ,担负 着供应泉州市区五个水厂、工农业 和城市生态用水 及清源山南麓 89.6km 的防洪排涝等任务 ,同时也 是惠安和湄洲湾南岸地区的供水主通道,每年经北 高干渠输送的水量 占洛阳江来水总量的50%左右。 北高干渠工程 自兴建至今 已运行 30多年 ,存在 工程老化失修 、渠道淤积、渠岸崩塌 、渠系建筑物 损坏及水利用系数低等 问题 ,危及工程运行安全和 供水安全 ,节水改造势在必行 ,以改善灌 区灌排条 件 ,为灌 区可持续 发展提供水利保 障。由于北高干 渠的供水对象无替代水源,无 法全断面停水 ,节水 改造仅能控制在最低运行水位施工 。为解决边坡及 其基础防冲防渗问题 ,必须合理制定节水改造的工 程 措施 。 2 渠岸防渗分析 为减少渗漏损失 ,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 ,减少 渠道糙率 ,恢复输水能力 ,方便今后检修 ,必须在 原渠道清淤疏浚后对渠岸进行护面衬砌。原渠岸边 坡地质钻探分析表明 ,本次节水改造渠岸 的土层 由 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组成。其 中粉质粘土渗透系数 达到 (5.6~5.7) ×10~em/s,属微透水层 ,主要 分布在高程 8.9~一2.0m。人工填 土层 呈松散状 , 收稿 日期 :2012—03—28 52 以粘性土为主 ,含少量 的瓦砾 、碎石 ,主要分 布在 10.3~3.0m。渠段正常运行时 ,渠中水位在 6.5m 左右,地下水稳定水位约 3.7~4.8m,存在一定的 水位差。原来修建渠道时施工质量粗糙 ,再加上年 久失修 ,结合北高干渠多年运行实践 ,可 以认定该 土层是渠道渗漏的主要土层。因此本工程 内的渠道 以防渗堵漏 、渠道疏浚 、改善渠道稳定为主要改造 目的 ,确保过水能力。 3 节水改造方案选择 北高干渠施工期仍然要担负供应泉州市 区 5个 水厂 、泉州市区生态用水 的任务 ,施工期运行流量 为 10~6.5m/s。工程两岸建筑物分 布密集 ,且工 期要求尽可能短 ,无法进行渠道外导流 。只能于施 工期在保障各用水户用水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水位 , 利用现有 渠道输水 ,相应最低运行 水深 为 2.0m, 渠岸下部 (水面以下)护脚需在水下施工。 现分别进行渠岸水上和水下护砌型式方案 比较 。 3.1 渠岸上部 护砌 方案选择 目前渠道护砌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传统的浆 砌石重力式挡墙护砌 ,二是新兴 的生态护砌 。浆砌 石重力式挡墙护岸主要优点是节省用地 ,施工方便 , 但外观灰色、生硬 ,没有活性的砌石结构易在视觉 上产生审美疲劳。生态护砌既能满足渠道既有的功 能 ,又具备亲水 、安全 的特性 ,营造人水和谐的环 境。 目前生态护砌设计主要有石笼、生态砖、生态 袋等型式 。 本着 因地制宜 、经济合理 的原则 ,设定渠岸上 部分护砌高 2.1m的标准断面,基础为淤泥的渠段 ,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