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作为人类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桥梁、市政、
地下、水利、海洋、核工业、军事等众多工程领域,发挥着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功
能。在长期使用和研究过程中,人类不断探索和研发,在传统普通水泥混凝土材料的基础
上,先后开发了多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如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膨胀混凝土、高流态混
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其中的自密实混凝土也是适应和推动现代建筑技术迅速发展的
产物。
1988年日本东京大学冈村甫教授首先成功研发了自密实混凝土(简称SCC),具有很高
的流动性、黏聚性和抗离析性,在自重作用下无须振捣就能自动流平并充满模具和包裹钢
筋,即使在钢筋布置密集的地方也能依靠其良好的流动性填满每个角落,大大提高了钢筋混
凝土的密实度。自密实混凝土具有以下优点:①能够明显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提高混
凝土材料的匀质性;②有利于改善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环境,减少噪音对环境的污染;③可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降低工程费用。
近年来,国内外自密实混凝土在隧道、高层建筑、桥梁、铁路、地下结构等领域都有非
常广泛的应用,西方发达国家自密实混凝土用量已达混凝土总量的30% ~40%。我国自密
实混凝土自1996年研制成功以来,工程应用量显著增加。在此背景下,国内学者也开展了
大量的研究工作,重点集中于自密实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设计、工作性能检测
与控制、物理力学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施工工艺及质量管理等,并且取得了一大批成果,
先后制定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T 283- 2012)、 《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施
工指南》(CEES 02- 2004)、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 203- -2006)等各类规
程和规范,大大促进了我国自密实混凝土研究和应用水平的提高。
然而,自密实混凝土材料组成的显著特点是:水胶比低、外加剂用量大、胶凝材料用量
大、砂率高、集料含量少,因此容易产生较大的收缩,导致混凝士结构在非荷载作用下的抗
裂性能降低,尤其是早期抗裂性能。目前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塑性收缩、自收缩及约束条件下
的抗裂性能还缺乏深入系统研究,同时自密实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不足,钢
筋混凝土结构性能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本书依托北京市自然基金重大项目(编号800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50408004)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 编号2005B09)等,作者及其团队对自密实混凝土
的制备方法、体积稳定性机理及原因、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自密实钢筋混凝土的结构
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归纳了部分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如下:
(1)对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准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采用全计算法对自密实混凝
土配合比进行计算,并对所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以及弹性模量进
行测试和分析,建立了自密实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劈裂抗拉强度
和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此外,为了减少自密实混凝土的试配工作量、更准确地预测自密实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