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艺流 程 泥浆护壁钻孔 灌注 桩施 工工 艺 流程 为 :场地 平 整一 桩 位放线一开挖 浆池 、浆 沟 一护 筒埋 设一 钻 机就 位 、孔 位校正一 成孔、泥浆循环 、清除废浆、泥渣一清孔换 浆一 终孔验收一下 钢筋 笼和 钢导管 一浇 筑水 下 混凝 土一 成 桩 。 4.2 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重点 4.2.1 泥浆 配置高质量的泥浆,使孔壁形成一层黏性好、密度 大、渗透性差的泥皮 ,确保孔壁稳定。灌注水下混凝土 前 ,应检NSL底泥浆沉淀厚度,如大于规范规定的清孔 要求 ,应再次清孔。 4.2.2 钻孔 钻进过程 中 ,经常 进行 孑L径 和铅 度 检查 ,根 据捞 取 渣样判断地层变化和采用相应的钻进方式 ,以确保成孔 质 量 。 4.2.3 下笼 钢 筋笼和钻 孔 的 中心要对 应 ,定 位要 准 确。如果 是 不 放到孔底 的钢 筋笼 ,要特 别注 意 吊环 、吊钩 的强度 及 牢 固性 。钢筋笼 吊放 时要 保 持轴 线顺 直 、位置 居 中 ,严 禁碰撞孔壁,以免产生坍孔。钢筋笼安放到位后应立即 安设 导管 。 4.2.4 混凝土检测 混凝土拌和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 坍落度 ,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 仍 达不 到要 求 ,则作废弃处理 。 4.2.5 首批混凝土灌注 首批 混 凝 土 灌 注 前 ,导 管 底 部 至孔 底 应 有 250~ 400mm的空间。确认初灌量备足后,导管和漏斗混凝土借 助重量排除导管内的水,灌人首批混凝土。首批灌注混凝 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不小于 1.0m和填充 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 。根据导管内混凝土压力 与管外水压 力平衡的原则 ,导 管 内混凝 土必须保 持 的最 小高度 Hd— RwH /Rc。而管中混凝土的体积就应为Vd一 Hd/4(d 为导管直径)。首批混凝土若埋深不足,混凝土下灌后不 能埋没导管底 口,会导致泥水从导管底口进入。 4.2.6 过程控制 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必须连续进行。出现非连 续性灌 注时 ,牵动 导管增 强 混凝 土 向周边 扩 散 ,加强 桩 身与周边地层的有效结合,加大混凝土与钢筋笼 的结合 路桥 工程 力 。在灌注后期 ,孔内压力较小 ,应稍提 漏斗增 大落差 , 以提高其密实度 。同时 ,灌 注过程 中应 经 常用测 锤 探测 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并适时提升、逐级拆卸导管,保 持导管的合理埋深。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 含有空气时 ,后续混 凝 土宜通 过滑 槽缓 慢 流入漏 斗 和导 管,不得将混凝土整斗从上面倾入管 内,以免在导管内 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胶垫而使导管漏水。 4.2.7 封顶 灌注的桩 顶 标 高 应 比设 计 高 出 一 定 高 度 ,一 般 为 0.5~ 1.0m,待桩顶 混凝 土 强度 达到 设计 强 度 7O 左 右 时 ,可以将其凿除 。 5 检测随着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现在一些项 目要求对桩 基 进行 100 的声波 自检 ,确保 了工程 质量 。一般在 混凝 土强度达到 7O 以上进 行声波 透射 法无 破损检 测 ,通 过 在桩身内预埋声测管之间激发并接收高频弹性脉冲波 , 根 据波的初 至到达 时 间和波 的能 量衰 减特 征 、频率 变 化 及波形畸变程度等特性 ,获得桩身各横截面混凝土的声 学参数 ,经 过对 这些 声学 参 数 的处 理 、分 析和 判断 ,确 定桩身等级。桩基检测要求:基本为 I类桩 ,Ⅱ类桩不 大 于 2 ,无 Ⅲ类桩 和Ⅳ类桩 。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