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取决于水化程度。水泥水化产物的体积几乎比原水
泥体积大1倍。随着水化的进行,水化产物开始填充毛细空隙的空间,从而减少
空院空间,增加了空隙中的水压力,产生毛细现象引起水分迁移。水分逐步迁移
到与环境接触的混凝土表面的低压区,从而导致水化早期混凝土的湿气散失.
混凝土湿度越高,水分迁移越快,而且蒸发的速率越快。过快的水分燕发将导致
空腺内的湿度低于饱和状态,从而阻碍水泥的水化,使毛细管孔腺率不能降低到
较低的程度,给混凝土的性能造成有害的影响。因为水泥的水化首先消耗大空
隙和毛细孔中的水7,因此,为了防止自由水蒸发和补充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达
到降低毛细管孔院率、提高强度和耐久性的目的,对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进行适
当的养护至关重要。随着水化产物对空隙的填充,毛细空间变得不连续了;当毛
细空间足够不连续时,通过毛细行为向表面迁移水分将停止,由于水分的扩散导.
致的水分散失开始。
1.2.2
温度的影响
养护温度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很大,高温能加速混凝土的水化过程。浇筑
温度和养护温度越高,混凝土的极限强度越低;养护温度越高.混凝土早期强度
越高。低温养护的混凝土具有相对均匀的微结构,特别是混凝土空腺的分布较
均匀。虽然在较低温度下养护不能获得较高的早期强度,但最终会导致高的极.
限强度。控制养护期间混凝土的温度是重要的,特别是在炎热天气下。
根据构件的尺寸、水泥含量、水胶比和环境条件,在炎热条件下采取如下措
施控制养护期混凝土的温度是必要的:①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②混凝土宜在
晚上或白天较凉的时候浇筑;③应覆盖有很好的隔热性能的材料;④对新浇筑混
凝土的暴露面进行覆盖。
在炎热的条件下,如果不采取人工降温,通常很难满足新浇筑混凝土所需的
最适宜温度。温度在10~15C时对混凝土性能最为有利,但这种温度只在--定
条件下才能得到,实际施工中应尽可能不使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过高。冬季施
工时,混凝土的初期养护温度不宜低于规定的温度。
1.2.3
养护时间的影响
养护时间对混凝土的长期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对一给定的水胶比,混凝土
强度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大。混凝土在湿养护条件下最初28 d强度的增长较.
显著,然而,在湿养护一段时间后,强度的增长有所降低。养护通常在混凝土水.
化程度最小时结束,此后混凝土可以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条件下增长强度。--旦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