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叠合结构最初是为了解决全積制結构吊装能力不足。或者是为了解决现浇整体
结构现场挠筑混凝土时施工模板支撑困难,或占用工期较长等施工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
般是指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或惧密力混凝土梁(板) . 上后挠混凝土所形成的两次浇筑混凝
土结构,按其受力性能可以分为“一次受力叠合结构”和“二次受力疊合结构”两类。.
图1-1所示为典型的混凝土叠合梁板结构,着施工时预制的梁板吊装就位后,在其下设
置可靠的支撑,施工阶段的荷载将全部由支撑承受,预制梁板只起到叠合层现浇混凝土的
模板作用,待疊合层现浇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再拆除支撑,由两次浇筑后所形成的疊合截面
便能够承受使用期的全部作用荷载了,整个截而的受力是一次发生的,从而构成了“一次
受力叠合结构"。
,量合屈现德混凝土
同样是图1-1所示的混凝土叠合梁板结构,
若施工时预制的梁板吊装就位后,直接以预制部
顿制报
分的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板)作为现
浇层混凝土的模板并承受施[期荷裁,待其上现
-预制瞿
浇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由预制部分和现
說部分形成的叠合截面承受使用荷载,叠合截面
图1-1叠合梁 板结构示例
的应力状态是由两次受力产生的,便构成了“二次受力叠合结构”。
“-.次受力叠合结构"除在必要时需做预制与现浇混凝土的界面
-叠合而抗剪强度验
算外,其余设计计算方法与普通混凝土结构相同。因此,本书除有关叠合面受剪承载力设
计一章注明的内容外,混凝土叠合结构泛指“二次受力叠合结构”。
第二节混凝土叠合结构的发 展及工程应用概况
由于我国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水屯工程、道桥及港口工程建设方面的行业发展的
不平衡性,使得混凝土叠合结构在各领域范围的发展和工程应用也不尽相同,下面分别做
-概括总结。
一、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混凝土叠合结构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应用起始于50年代末,1959年原国家一机部
-院编制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标准设计图,对这种叠合构件的I程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
动作用。1961年同济大学研制了-砷装配整体式密肋楼板,预制部分为工字形小梁和薄板、
面层为现绕混凝土。经过试验,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能很好地共间工作。是-种较好的楼
面结构形式门。到70年代,民用建筑中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小梁与现浇板相结合的混凝土疊
合屋面得到发展,并月在国家标准TJ10 -74《钢筋混凝土结构
叠合层现稳混凝+,
设计规范冲列入了有关叠合构件设计方陆的条款2。期间、原
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试验成功用冷拔低碳钢绞线生
预制断产预应力混凝t叠合梁板,为这种结构扩大了应用范围'。
进人到80年代以后,混凝土叠合梁板结构除在多层建筑中
翼制栗
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外(~日,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也得到比较
迅速的发展,结构形式也根据建筑使用要求不同而丰富变
图1-2
化511。就混凝t叠合梁板结构而言.根据具体情况或为预制板
搭在预制梁上通过现浇板和梁上的叠合层混凝土形成整体(图1-1).或为全预制板撂在叠
合梁的预制部分通过现浇梁上叠合层溉凝土形成整体(图1-2)。叠合梁的预制截面形式也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