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所用的砂、石料可就地取材。另外还可以将工业废料,如矿渣、
粉煤灰,应用于混凝土中。
(6)具有可模性
可根据建筑。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将钢筋混凝上结构浇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许多优点。使其成为现在世界各地建筑、道路
桥梁,机场。码头和核电站等工程中应用最广的工程材料。
混凝土结构除了具有以上优点外,还存在以下主要缺点:
(1)结构自重大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力密度一般为 23kN/m2和25kN/m'.由于
钢筋混凝:土结构截面尺寸大,所以对大跨度结构、高层抗震结构都是不利的。
应发展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减小钢筋混凝土结构截面尺寸。
采用轻骨料混凝土以减轻结构自重。
(2)抗裂性能差
混凝土抗拉强度很低,一般构件都有拉应力存在,配置钢筋以后虽然可
以提高构件的承载力,但抗裂能力提高很少。因此在使用阶段构件一般是带
裂缝工作的,这对构件的刚度和耐久性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施加预应力可
改善此缺点。
(3)费工费模
现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费工时较多,且施工受季节气候条件的限制。模
板耗费量大,若采用木模,则耗费大量的木材。目前大多采用工具式钢模,
效果较好。
1.2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及应用概况.
1.2.1混凝土 结构的发展概况
自从1824年波特兰水泥问世,19世紀80年代美国人杰克逊应用预应力混
凝土制作建筑配件。后又制作楼板,初步奠定钢筋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基础。1903 年,美国在辛辛那提建成了世界第一幢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一英
格尔大楼(ngalls Building)。第- - 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 1918年)混凝土结构多
用在多层建筑基础和楼板中。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年)以后,由于世界
钢材短缺,混凝土结构才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20 世紀50年代混凝土建筑最高
修建到20层,1958 年修建到38层,1962 年达到50层,1968 年又达到70层.
(美国芝加哥的湖岬大厦),这时混凝土结构进人快速发展时期。从这个时期开
始,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开始大量使用,大量的混凝土(多)高层
建筑、各式混凝士结构桥梁隧道、大坝出现在世界各地。
我国从1889年才开始有了水泥工业,1908 年在上海建造的电话公司大楼是
中国最早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混凝土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