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其他材料结构规范一样,在1949年前没有一-本本 国自己的材
料结构设计规范。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经济恢复建设,急迫需要
保证工程功能及质量的各材料结构设计规范。当时既无条件也无能力立即着手编制自己的
材料结构设计规范,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全盘照搬照抄原苏联相应的各种材料结构全套设
计规范。这种照搬照抄原苏联规范阶段可以说- .直持续到1970年。我国从20世纪60年
代虽已开始筹划编制我国本国的设计规范,原建筑工程部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先后批准
发布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BIG 21- 66, 其实质内容与原苏联规范HNTY 123- - ss
一模一样,仅把个别术语的译名重新定义和加以命名。如将原“材料匀质系数”改为材料
系数;原荷载超载系数改为街载系数等。这是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发展的照搬照抄阶
段。
第二阶段自 主制(修)订规范的起步阶段
在大规模的工业及民用建筑的建设中日益突显规范发展滞后所带来的问题,特别是原
苏联撤走苏联专家后,直接与规范有关的资料来源受阻。不能自主制(修)订本国规范,在政
治上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也极不相称。我国原建筑工程部批准颁布的BIG 21- 66, 根本没有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内容。该规范与当时建设需要之间的差距愈来愈大。原国家建设委
员会主管标准部门于1971年组织及开展了-轮全面制(修)订工程建设标准规范活动。经
努力于1974年颁布了一批各材料结构设计规范。此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主要参照原
苏联预应力混凝士结构设计规范CH 10- -57,增加 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内容,修改了
过于陈旧的斜截面承载力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那时已开始吸收了一些 英美先进标准规范
内容,但当发现两者差别较大时,仍以原苏联规范为准进行套改,此外,也依据我国自己力量
试验与设计经验增加了个别新问题设计内容。编制修订组内部争论激烈,在达成-致后普
遍感叹称这次修订为“脱胎未换骨”,其中-个重 要原因就是缺乏本国自己试验研究成果,难
第一章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在我国的发展
以用“数据说话”。“脱胎末换骨"是我闻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发展第二阶段特点。
第三阶段跨越式发展阶段
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从切以原苏联规范为蓝本的思想禁钢中解放出来,在工程建
设标准主管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以改苹开放为动力加快发展,放开眼界,大抓基础工作,迈
开大步跨越式追赶批界先进水平。餛凝上结构设计规范管理组,在工程建设主管部门的支
持下,抓紧时间有计划有明确目标的组织有关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及少量设计单位参加,针
对现行规范存在的问题和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问题连
续进行5五批规范研究课题研究,出规范管理组组织,依靠专家选项,依靠标准主管部门的
经费补助,依靠各参加单位同行专家的使命感与责任心、积极性以自筹经费为主,每批课题
约有10个专题,试验研究报告数百篇,出版研究报告选集三册。这一举措极大地 提高了我
国混凝土绡构基础研究水平,大大增强了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能力,用较短的时间缩小
了与国际先进水中的差距。例如《钢筋混凝t结构设计规范>BIG 21- -66是照搬照抄原苏
-。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