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出现于19世纪中期,距今已有约150 年的历史。与钢结构、木
结构相比,混凝土结构虽然出现得较晚,但由于其具有许多钢结构、木结构无法
相比的优点,因而在建筑领域发展很快,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在大跨度结
构和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结构设计理论方面,先后经历
了经验估算、容许应力法、按破坏阶段计算法、以及随着概率统计理论的应用而
提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本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30年来,在钢筋和混凝土材
料的研制方面及结构设计计算理论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向着
更为完善、更为科学的方向进展。本书即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
法进行设计计算。
1.1.1混凝土结构
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称为混凝土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
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素混凝土结构是指由无筋成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由于混凝
土材料抗压强度较高,因此素混凝土结构主要用于承受压力为主的结构或构件,
如重力式混凝土挡土墙、混凝土大坝、柱墩等。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由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钢筋网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
成的结构。由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低,在结构中主要用于受压。而钢
筋具有良好的抗拉和抗压强度,在结构中主要用于受拉。这样在钢筋混凝土结构
中,能够充分发挥这两种材料的性能和优势,把两者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物尽
其用,可以满足结构的设计需要。
预血力混凝土结构是指由配置受力的预应力钢筋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預加
应力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先人为地施加压应力,可以抵
消或部分抵消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拉应力,从而延缓了裂缝的出现、开展,
克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易于开裂或裂缝过寬的缺点,提高了构
件刚度,减轻了结构自重。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以充分发挥高强度钢材和高
强度等级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进一步 扩大。
1.1.2钢筋混 凝土结构
1.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