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度。密度是指水泥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水泥的密度分松
散状态下的密度和紧密状态下的密度两种。松散条件下的密度为900~
1300 kg/m'.紧密状态^下的密度为1400~ 1700 kg/m',通常取1300 kg/m'.
影响密度的主要因素为熟料矿物的组成和煅烧程度、水泥的储存时间和条件,
以及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入量等。
(2)凝结时间。水泥的凝结时间分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自加水起至水泥
浆开始失去塑性、流动性减小所需的时间,称为初凝时间;自加水起至水泥浆
完全失去塑性、开始有- -定结构强度所需的时间,称为终凝时间。
水泥凝结时间与水泥的单位加水量有关,单位加水量越大,凝结时间越
长,反之越短。国家标准规定,凝结时间的测定是以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在
规定温度和湿度下,用凝结时间测定仪来测定。所谓标准稠度,是指水泥净浆
达到规定稠度时所需的拌合水量,以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表示。通用水泥的标
准稠度-般在23%~28%之间,水泥磨得越细,标准稠度越大。标准稠度与
水泥品种也有较大关系。
水泥凝结时间在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在初凝之前
完成混凝土成形等各种工序,初凝时间不宜过快;为了使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
能尽早完成凝结硬化,产生强度,终凝时间不宜过长。
(3)体积安定性。水泥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
均匀性。如果水泥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会使水泥制品、混凝土构件
产生膨胀性裂缝,降低工程质量,甚至引起严重事故,此即体积安定性不良。
7
引起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是由于其熟料矿物组成中含有过多的游离
氧化钙(f-CaO) 和游离氧化镁(f- MgO),以及粉磨水泥时掺人的石膏超
量所致。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钙(f-CaO) 和游离氧化镁(f一MgO)处
于过烧状态,水化很慢,它在水泥凝结硬化后才慢慢开始水化,水化时体积膨
胀,引起水泥石不均匀体积变化而开裂;石膏过量时,多余的石膏与固态水化
铝酸钙反应生成钙矾石,体积膨胀1.5倍,从而造成硬化水泥石开裂破坏。
由游离氧化钙(f- CaO)引起的水泥安定性不良可用沸煮法检验,沸煮
的目的是为了加速游离氧化钙(f- CaO)的水化。沸煮法包括试饼法和雷氏
法。试饼法是将标准稠度水泥净浆做成试饼,连同玻璃在标准条件下(20 C
土2°C,相对湿度大于90%)养护24h后, 取下试饼放入沸煮箱蒸煮3h之
后,用肉眼观察未发现裂纹、崩溃,用直尺检查没有弯曲现象,则为安定性合
格;反之,为不合格。雷氏法是测定水泥浆在雷氏夹中硬化沸煮后的膨胀值,
当两个试件沸煮后的膨胀值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判为该水泥安定性
合格:反之,为不合格。当试饼法和雷氏法两者结论相矛盾时,以雷氏法
为准。
由游离氧化镁(f- MgO)和三氧化硫(SO,) 引起的体积安定性不良不
便快速检验,游离氧化镁(f- MpO)的危害必须用压蒸法才能检验,三氧化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