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鲁班袋建筑工程资料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施组方案 > 岩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
  • 资料大小:0.16 MB
  • 资料类型:.doc
  • 资料等级:
  • 发布时间:2016-12-04
资料介绍
第一节 地质环境概况 XXXXX为巴东县官渡口镇移民新镇址,地理坐标东径110°14′,北纬31°00′,地处长江巫峡与西陵峡之间,属构造侵蚀中低山峡谷地貌单元。 区内出露三叠系巴东组(T2b)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互层的易滑地层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大地构造属扬子地块,处于八硕山弧形褶皱带的东北端,北临大巴山弧形褶皱带,近EW向官渡口向斜构成了区内的基本构造格架,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地处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内。第二节 治理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 XXXXXXXXXXXXXXX滑坡防治工程布设于XXXXX滑坡120—175m高程带。 一、滑坡特征 XXXXX滑坡发育于三叠系中统巴东组地层中,为顺层滑动的岩土混合型的大型古滑坡,由Ⅰ、Ⅱ号两个滑坡体构成(图1)。Ⅰ号滑坡主滑方向220°,Ⅱ号滑坡主滑方向210°。 滑坡边界主要受NE及NW向断层的控制,周界清晰,具有典型滑坡地貌特征;滑体物质为碎裂岩、块裂岩、碎石土及块石土,结构松散,碎裂岩及块裂岩主要分布于滑体的中下部和前缘,碎石土及块石土主要分布于后缘及表层;滑坡主要是沿着软弱面产生滑动,滑带土结构中密—密实。滑床为T2b3浅灰—灰黄色泥灰岩、浅灰色白云质灰岩及泥质灰岩夹浅黄色—灰黄色钙质泥岩,属易滑地层。 Ⅰ号滑坡体后缘高程215.60m,前缘高程90m,平面呈长舌形,滑体纵长410m,后缘宽72m,中部宽166m,前缘宽260m,面积6.31×104m2,厚度29.05—38.7m,体积219.27×104m3。滑体后缘平缓,中部陡,中前部为滑坡缓平台,前缘陡,具典型的滑坡地貌特征。Ⅰ号滑坡后缘呈圆弧形,展布方向为E—NE—S;西侧边界呈直线展布,展布方向223°,地形上为一条宽缓的冲沟,沟西为T2b3薄—中厚层泥灰岩,以东为滑坡堆积碎块石;东侧边界受F5断层控制,其走向为207°,边界上段(高程203—214m)西侧为滑坡堆积的碎块石土,东侧为T2b2紫红色泥质粉砂岩,边界下段(高程79—203m)东侧为源于T2b3薄—中厚层泥灰岩的块石土,西侧为Ⅱ号滑坡源于T2b3浅灰色的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的块石及构造角砾岩块石;前缘在96m高程附近沿着神农溪河岸呈圆弧形展布,总体展布方向为156°。滑坡物质在纵向上分布特征为:后缘为崩滑堆积的碎块石土,中部及前部表层有1.8—3m厚粉质粘土夹碎石,下部为块石土及块裂岩;横向滑坡物质特征为:轴线以块裂岩为主,西部以块石土为主,东部以块石土及块裂岩为主。 Ⅱ号滑坡后缘高程198.88—203.09m,前缘高程76m。后缘宽40—140m,中部宽280m,前缘宽360m。纵长410m,面积8.27×104m2,厚度18.20—47.80m,体积308.31×104m3。平面形态略呈扇形,剖面形态呈阶梯状,后缘的崩滑堆积物在150—203m高程形成阶状斜坡,130—150m为滑坡堆积形成的直线坡,地面平均坡度25—30°,坡向与滑坡主滑方向一致; 100—130m为滑坡堆积平台,前缘76—100m为河流侵蚀岸坡。滑坡后缘受F3断层影响呈直线展布,方向155°,后缘可见高10—15m的陡坡,坡角35—55°;西侧边界与Ⅰ号滑体东侧边界下段重合;东侧边界沿F3断层展布,方向160°,地形上无明显差别,但物质成分差异较大,北东侧为断层角砾岩,南西侧为块石土;前缘在76m高程沿河岸呈圆弧形展布,弧线以北为滑坡堆积块裂岩,以南为T2b3泥质灰岩、泥灰岩及泥岩。滑坡后缘物质为崩滑堆积的块石土,中部物质以块石土、块裂岩为主,前缘以块裂岩为主。块石土、块裂岩间夹多层粉质粘土(或碎石土)软层,呈透镜状分布。 二、水文地质特征 XXXXX及其邻近地区地下水分为碳酸盐岩溶水、碳酸盐夹碎屑岩裂隙岩溶水、碎屑岩裂隙水及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四类。XXXXX滑坡中部表层为粉质粘土及粘土,有利于大气降水迅速排出滑体;碎石土、块石土以及下部的碎裂岩、块裂岩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含少量孔隙水、孔隙裂隙水,呈透镜体状的粉质粘土夹碎石(或角砾、砾砂)由于粉粒和粘粒含量较高,透水性较弱,形成局部的上层滞水。大气降水大部分沿地表及块石土层排泄入江,少部分沿裂隙补给下部的裂隙岩溶水。松散堆积物中的孔隙水多以上层滞水形式存在,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和人类生活排水补给,水位埋深浅,动态变化大,主要向下伏基岩含水层排泄,滑坡区未见地下水露头。第二章 治理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节 压脚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 压脚工程区位于Ⅰ、Ⅱ滑坡体中部堆积平台处,略偏向于Ⅱ号滑体,近东西向展布,高程100—125m。台面坡度9—17°,滑坡堆积平台近地表为粉质粘土,厚度5—7m不等,下部为源于T2b3的块石土。压脚填筑面积约6300m2,平均厚度3m,填筑后地面坡度基本与原台面一致。压脚填土来源于上部削方弃土,由褐色粉质粘土,少量碎、块石组成,粉质粘土稍湿,碎、块石以棱角状为主,碎石粒径2—20cm,块石块径一般30—50cm,大者可达100cm,成份为中—强风化泥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等。碎、块石分布不均匀,大多为粉质粘土包裹,经分层碾压,整体结构密实。  
温馨提示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ArchiName筑名导航 孙悟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Powered by lubandai.com © 2009-2016 Inc. 桂ICP备16008802号
资源报错、业务联系及其它事务请发邮件与我们联系:admin@luband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