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鲁班袋建筑工程资料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设计图纸 > 园林图纸
常平镇寒溪河桥沥水堤围达标工程施工图
  • 资料大小:0.19 MB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等级:
  • 发布时间:2017-01-29
资料介绍
施工图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常平镇寒溪河桥沥水堤围达标工程,是东莞市常平镇东部寒溪河流域重要的排水干渠(简称中心渠)改造工程。随着常平镇城市化不断推进,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提升渠道防洪排涝能力,常平镇镇政府决定对中心渠进行改造。 中心渠位于常平镇的南部,东起卢屋常兴路,西南走向,依次经过新城大道、常黄路和环城路,最后排入寒溪河支流,改造段全长4710m。渠道自然坡度约为0.7‰,片区流域面积为21.424Km2。2、设计采用标准、规范及依据 (1)东莞市常平镇规划管理所的设计委托; (2)《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 (3)《东莞市常平镇总体规划》(2001-2020); (4)《东莞市常平镇防洪排涝专项规划》(2006~2020); (5)《东莞市常平镇市政工程专项规划》(2003-2020); (6)《防洪标准》(GB50201-94); (7)《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 (8)《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9)《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1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11)《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14)《常平镇寒溪河桥沥水堤围达标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5)国家其它现行的标准、规范和规程; (16)《常平镇中心渠护砌改造工程方案设计》; (17)电子版地形图及我院现场调查实测资料。3、 防洪排涝标准及流量水文计算 堤防加固标准:50年一遇。防洪排涝标准: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干设计。堤防工程级别为4级。设计流量计算,采用常平镇水利管理所提供的1965年~2005年41年的最大日降雨量资料,多年最大24小时平均暴雨量为136.5mm。 中心渠出口排入寒溪河的设计流量为102.7 m3/s。 中心渠沿线有许多排水支渠和排水管道接入,渠道自上而下流量逐渐增加。本次设计依据上述基本参数,根据渠道沿线具体情况,结合现有渠道状况,将中心渠片区自上游向下游分为4个汇水区域,汇水面积分别为5.56m2、4.86m2、5.09m2、5.92m2,以此分别计算防洪渠各段的流量,计算流量分别为:41.8m3/s,64.5 m3/s,89.5m3/s,102.7m3/s。 4、渠道设计 4.1 南支渠、北支渠设计: 中心渠本次设计起点为常兴路,起点处有南、北两条支渠,在规划的常达路附近汇入主渠道。南支渠总长约510m,左右岸已护砌段约235m,渠宽约9m,左岸未护砌段275m。南支渠已护砌段保留,新建渠段设计顶宽12m。北支渠总长约398m,全线护砌,渠道宽约6.5m。南北支渠已护砌段状况良好,近期保留,仅对渠底进行清淤。新建护砌采用直立式挡土墙。 平面起点桩号(0-095)从南支渠未护砌渠道端排起,零桩号(0+000)位于支渠断面扩宽处,南北支渠已护砌段和垮塌恢复段不排桩号,只进行清淤,清淤长度为743m。 4.2 主渠道设计: 主渠道按渠顶宽分为两段:0+165~3+100,设计渠顶宽度16m,护砌采用直立式挡土墙;3+200~4+600,设计渠顶宽度17m,护砌采用仰斜式挡土墙。 常达路~新城大道(0+165~0+580)段,原有渠道为土渠,蜿蜒曲折,本次设计进行了裁弯取直。渠道位置在规划15号路的南侧,渠道右岸(北岸)与15号路南边红线平齐; 新城大道~常黄路(0+580~1+540)段,该段渠道平行规划15号路,基本上沿原有渠道扩宽,该段部分利用了原有护砌,原有渠宽12.5~17m不等,桥沥派出所附近,由于高压铁塔侵入渠道,渠道宽度12.5~14m,并且铁塔基础处突出伸入渠道,影响泄洪,本次改造拆除铁塔基础和1+340~1+545段压缩断面的左岸原有护砌,按设计宽度新建左岸护砌。 常黄路~环城路(1+540~3+100)段, 桩号1+920~3+100段,渠道向南偏离规划15号路,沿原有渠道位置扩建。还珠路附近,渠两岸基本上是现有建筑,该段左岸利用良特电子公司新建的护砌挡墙,局部拆除阻水的护砌;右岸按照设计宽度新建护砌挡墙,实施时需少量拆除民房。 还珠路~环城路(2+500~3+100),渠道两侧为鱼塘和果园,地形较为开阔。在环城路北侧另有一分支渠道汇入,原渠宽约8m,设计渠顶宽度14.0m。该支渠沿环城路边的左岸新建护砌长度234m,右岸延伸段长30m,与中心渠形成的三角形水域面积约10000m2,用作景观蓄水区,其开挖土方就近移填到中心渠右岸低洼地。 环城路南侧~终点寒溪河支流(3+200~4+600)段,渠道穿过环城路后有一分支渠接入,从主渠护砌延伸20m。现有渠宽不足17m,实施时需占用现状部分鱼塘和果园。 另外,根据规划所提供资料,寒溪河在与本渠终点汇流处的五十年一遇的设计洪水位为8.57m。为防止寒溪河洪水倒灌进入本工程堤围两岸已建成区,建议甲方在寒溪河堤防改造时,在渠道接入寒溪河处增设防洪闸门及抽水泵站。 沿线有较多的水渠支流,设计考虑向上游护砌10m,以防止水流冲刷主渠道挡土墙,支渠与主渠护砌均按半径3m的圆弧相接。 所有接入主渠道的支渠渠底纵坡按0.001考虑,可结合现场调整。 新建渠道一般按照平面设计图施工,但利用原挡土墙段和衔接桥涵处,应注意与原挡土墙和桥涵接顺。 施工前应按渠道平面坐标、纵断面高程,对渠段和与桥涵相交处进行复测,与现场不符处应进行调整。 4.3 挡土墙与渠底铺装: 护砌结构采用重力式挡土墙:直立式挡土墙和仰斜式挡土墙。 砌筑材料:墙身采用M10水泥砂浆和块石砌筑;墙基采用C20砼掺毛石砌筑,毛石体积掺入量不超过30%;石料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U30,中部最小厚度不小于20cm。块石应平整,砌筑时保持干净、湿润。墙面用M10水泥砂浆勾凸缝。 墙身尺寸:直立式挡土墙,墙顶宽0.7m,墙面坡度1:0.25,墙背坡度1:0;仰斜式挡土墙,墙顶宽1.0m,墙面坡度1:0.25,墙背坡度1:0.25;墙底逆坡均为0.2:1。 直立式挡土墙为路肩墙,对应渠深3.8m,考虑安全,墙顶采用C20砼浇筑帽石(厚40cm),其上设置人行栏杆。帽石应在变形缝处断开,帽石施工采取现场浇筑。 挡土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取1.30,抗倾稳定安全系数取1.60。 墙体须设置PVC泄水管,内径6cm,按水平间距3m,上下交错呈梅花形布置。墙背反滤层厚30cm,材料为粒径约2cm的砂砾或碎石。 墙体每隔10m至15m左右须设置一道变形缝,缝宽2cm,内填沥青麻絮或其它有弹性的防水材料,沿内外顶三边填塞深度不小于15cm。 墙底地基面宜粗糙,粘性土地基和基底潮湿时,应夯填10~20cm厚砂石垫层。 砌筑挡土墙时,应对挡土墙断面准确放样立标,分层错缝砌筑,砂浆水灰比必须符合要求,并填充饱满。施工前应做好排水工作,保持基坑干燥。墙身砌出地面后,基坑必须及时回填夯实,防止墙基渗水影响稳定。 墙后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松铺厚度约30cm,压实度采用轻型击实标准。墙顶以下80cm范围压实度不小于0.95,超过80cm深度范围压实度不小于0.93。仰斜式挡土墙,当墙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应立即进行回填并夯实。回填土宜选用透水性较强的砂性土,当用粘性土时,应掺入适量砂砾、碎石。填料内摩擦角不小于35度。 墙后挖坡应结合现场工程地质情况确定挖方坡度,当墙后开挖面较陡时,应将开挖面挖成凹凸不平状,与开挖面接触的1m范围内的填料,应选用粗料土,严格夯实,防止产生软弱面。 墙身避免水平通缝,墙趾与墙身联结处不应出现垂直通缝。 要求挡土墙地基承载能力不低于130Kpa。基坑开挖后,需验槽,遇淤泥、细砂等软弱土层时,应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渠底铺装:铺装前先对渠底进行清淤和填挖整平,然后填40cm厚石料作垫层,其上用C15砼灌浆并铺装10cm厚面层。面层砼铺装须设变形缝:渠中纵缝沿渠通长设置;横缝随挡墙变形缝10m至15m设置一道;变形缝宽1cm,缝内嵌沥青材料。  
温馨提示

因本站资料资源较多,启用了多个文件服务器,如果浏览器下载较慢,请调用迅雷下载,特别是超过了5M以上的文件!请一定调用迅雷,有时候速度就会飞起哦,如果您的浏览器自动加载了PDF预览,文件太大又卡死,请按下载说明里的把PDF插件关闭了就可以直接下载,不会再预览了!

友情链接: ArchiName筑名导航 孙悟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Powered by lubandai.com © 2009-2016 Inc. 桂ICP备16008802号
资源报错、业务联系及其它事务请发邮件与我们联系:admin@lubandai.com